

- 邮箱:
- 电话:
- 传真:
- 手机:
- 地址:
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的要求以及“十二五”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幅度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提高为装备制造业的配套能力,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信部制定《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 2011 -2015年,并于 2011年 11月 25日晚间对外发布。
国内外经济环境决定经济转型进入实质阶段,本规划是继《“十二五”产业创新规划》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又一配套政策,是我国基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和基础配套严重落后于整机发展背景下,大力提倡和培育基础创新的开端。同时也显示出机械制造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基础工业薄弱,基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基础件、基础工业和基础材料严重落后于主机成套发展。存在研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装备落后等问题,“三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与主机用户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等机械基础件的内在质量不稳定,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低,寿命仅为国外同类产品徘 1/3~2/3,产品生产过程的精度一致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相比差距明显,挖掘机、重型机械等行业大流量液压元件bob棋牌、高铁轴承等基本依赖进口。
我们认为我国基础工业落后的核心原因: (1)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基础工业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研发投入不足、精细化管理不足、主机配套企业缺乏信任的怪圈; (2)基础工业本身需要时间沉淀,国内企业的体制弊端、急功近利思想等限制了基础工业的发展。
规划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配套需求,重点发展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等 11类机械基础件、铸造工艺等 6类基础制造工艺和结构材料等 2类基础材料。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开发 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15项标志性基础制造工艺和 12种标志性基础材料并实现产业化。
14.7%,显示对未来机械工业发展的信心。目前轴承、齿轮、紧固件等机械基础件国内平均市场占有後 65%,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重大装备所需机械基础件配套能力提高寽 75%以上。基础件行业的数量型增长在“十二五”期间仍有投资机会。
规划提出:建立起与主机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专业化、大批量的配套体系;形成若干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亿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 100家具有知名品牌的“专、精、特”企业,优刓 30个特色产业集聚区。